“洛北春”是鲁西北著名的白酒品牌,更是当今地区经济亮丽的名片。说起她的出身来,却还有着深厚的红色基因。
1940年,抗战期间,陵县四区(今陵城区滋镇)是冀鲁边区二分区的核心根据地,二地委、二专署、二军分区机关经常在此区域活动。陵县四区区长戴豪庭同志接到上级通知,要求他和地下党员教书先生李老师(名字不详)联系,二人设法负责在四区筹建一处酒厂。名义上为民间普通的烧酒作坊,实际上主要为八路军冀鲁边二分区生产酒精,以满足抗战需要。
酒坊很快便开张了,据当年酒坊“伙计”童宝玉老人回忆说,那时候,日产量能达到1500至2000斤。把“丰硕成果”浩浩荡荡运往(冀鲁)边区各地。地委及军分区领导何郝炬(代号大哥)、龙书金、曾旭清等人,对魏龙江“酒厂”倍加重视,不断吩咐后勤科长张绍周前来巡视,指导工作。
1944年3月,盘踞在糜镇、林子、罗院、孙禄还据点的上百名日伪军,又一次窜到魏龙江村,烧毁了酒坊的房屋数间,并对其设施工具大肆破坏。为掩护大部分同志转移,尚未来得及撤走的酒坊“掌柜”老吴,惨遭敌人杀害。
1945年7月,渤海区二地委及专署机关迁往临邑,渤海区二专署更名“洛北专员公署”。“小酒厂”同时一并迁入临邑城的苍圣街。酒厂迁至临邑县城后的第一任厂长为张绍周。
1950年5月,洛北专署与沧南专署合并为德州专署后,行政机关正式迁往德州。但原隶属洛北专署的酒厂仍留在了临邑,即后来的临邑县酿酒厂。新中国成立后,它是鲁北地区最早的白酒企业,主要生产“临邑大曲”。
1965年,从陵县四区土生土长的许志玉(滋镇后许人)同志,调任临邑县委书记职务。因早年“抗日高小”(即“后许抗高”)教员出身,长期从事地方革命斗争,且博览群书、知识渊博,对家乡风物、历史渊源了如指掌。他说,临邑位于历史上古洛水之北,又曾是“洛北专署”所在地,酒厂的产品应带上“洛北”字样。
1980年,经许志玉同志提议,“临邑大曲”开始更名“洛北香”,后感觉“春”字是自古文人墨客对酒的爱称,继而更名为“洛北春”了。
△诸多书法家为洛北春题字